密集的建筑、错综复杂的电线、闪烁的霓虹灯,这些元素在《攻壳机动队》等科幻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
然而,九龙城寨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悠久。早在宋朝九龙城寨就已经存在,最初他的用途是管控食盐贸易和抵御外敌的。在之后的几百年间,九龙城寨逐渐演变成了军事要塞之地。
在1898年的《拓展香港界址专条》签订后,九龙城寨的管理权就归属于英国。
民国建立后,管理权再次变动,民国起初打算要回管理权,但当时的战争时期最终也没有收回。直到二战后,大量难民的涌入,九龙城寨的管理就变得更困难。
随着居民的增多,九龙城寨内的建筑也在疯狂的增加。这种情况下建造的建筑,简直就像一个奇迹一样。
违章建筑层层叠加,最高可达14层,形成了独特的密集型建筑群。有些地方,楼与楼之间的间距只有0.9米。这种密集程度,在现代城市中是很难来想象的。
更令人惊叹的是,九龙城寨内部形成了复杂的立体迷宫结构。对于外人来说,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迷宫,稍不注意就会迷失方向。
这种独特的建筑特征,不仅成为了电影导演们的宝藏,也为城寨居民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。
九龙城寨在这个面积仅有0.026平方公里的地方,就像是一座城中之城,有自己的规则和秩序。
居民们竟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自治体系。他们自发成立了福利会,负责处理内部事务。福利会为居民争取到了水电,还给每家每户都接上了电话线。
当然,九龙城寨并非乌托邦,这里面黑帮、难民、偷渡客的人和普通居民聚集在这里。
在这里居民发生了冲突,都由福利会来解决,居民进入九龙城寨也需要去福利会登记。
九龙城寨由于居民十分多,环境也十分恶劣,垃圾遍地,电线密布,巷道狭窄阴暗。但居民们依然努力维持着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。
人们在楼顶晾晒衣物,孩子们在狭小的空间内玩耍。这种顽强的生命力,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。
在经济活动方面,九龙城寨也自成一体。大量无牌经营的小型工厂和作坊遍布其中,从食品加工到五金制造,应有尽有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这里曾经一度有多达120多家非法牙医诊所!这些都在保障着九龙城寨的日常生活。
九龙城寨的存在,无疑是20世纪香港历史上最大的政治难题之一。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,夹在中英两国的外交博弈之中。直到最后三方政府都放弃了对九龙城寨的管理,这里也就变成了“三不管”。
九龙城寨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违法交易猖獗的地方。毒品横行,卖淫场所猖獗,随处可见的赌场,上世纪的九龙城寨简直是比电影里还可怕。然而,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,为许多无处可去的人提供了栖身之所。
但不可忽视的,九龙城寨的生活环境问题十分恶劣。98%的区域需要24小时开灯,严重缺乏自然光照。卫生设施极度匮乏,整个城寨只有两个公共厕所。
空气污染严重,工厂废气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不当。这样一些问题的存在,不仅危害居民健康,也给整个香港的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。
直到1984年,中英签订《中英联合声明》,九龙城寨的命运才终于有了转机。1987年,双方达成协议,决定清拆九龙城寨。这个决定,标志着这个三不管地带即将走向终结。
1993年,九龙城寨的拆除工作真正开始,标志着这个存在了近百年的特殊区域即将走入历史。拆除过程持续了五年之久,这不单单是一项工程,更是一场社会变革。但拆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。
其中最大挑战之一,就是九龙城寨独特的建筑结构。高楼密集,楼宇之间基本上没有缝隙,这种建筑特点使得拆除工作异常困难。工人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进行,以避免对周围建筑造成损害。
拆除完成后,香港政府在原址建立了九龙城寨公园。这个决定,体现了政府将这片曾经问题重重的区域转变为公共空间的努力。
公园的建立,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环境,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。这种转变,某一些程度上象征着香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。
今天,当我们回首九龙城寨的历史,我们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,继续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、更加宜居的社会环境。
信息来源:新京报——它是香港黑帮片灵感来源地,如今变公园丨日签 2018-11-28